兩協會持續發布汽車零整比暨首個汽車消費者常用配件負擔指數

時間:2015年04月28日

4月27日,為進一步擴大消費者知情權,維護消費者的權益,促進汽車售后市場的公平競爭,推動汽車上下游產業鏈和諧、健康、穩定發展,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和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以下簡稱兩協會)在京聯合發布第三期國內常見車型零整比暨首個汽車消費者常用配件負擔指數研究成果。

2014年兩協會聯合開展了國內常見車型零整比系數的研究,并兩次向社會發布了相關研究成果。汽車零整比客觀揭示了汽車主機廠商在售后配件流通領域內的不合理定價機制,并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為消費者披露了不同品牌、不同車型間配件價格的差異,受到了社會輿論的高度關注,促進了汽車售后配件價格的合理回歸,切實保護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為實現讓維修價格更透明的目標,兩協會持續開展整車零整比系數研究工作,發布第三期國內常見車型零整比系數研究成果,涉及車型20個。與此同時,零整比系數反映的僅是汽車全周期使用成本負擔的一部分,通過跟蹤監測發現,有些汽車主機廠商價格下調的多為高價值、低損失頻度的配件,而對于消費者日常用車成本密切相關的低價值,高損失頻度的配件降價較少,致使消費者對配件價格下降的感受不明顯。為此,兩協會經過反復論證和科學研究,在國內常見車型零整比研究的基礎上,精細化開展“汽車消費者常用配件負擔指數”的研究。

 兩協會根據統計原理,通過保險事故車維修數據的挖掘,分別選取78個品牌500款[1]車型和18項[2]常用配件作為研究對象,并引入事故車配件損失率,進行常用配件負擔指數的計算。汽車消費者常用配件負擔指數(以下簡稱配件負擔指數)就是18項單個常用配件的價格乘上配件自身損失率的之和,再除以整車銷售價格的比值。而配件損失率是單個配件損失金額與事故車所有配件損失金額的比值。指數計算公式為

對比國外的汽車低速碰撞試驗的研究方法,配件負擔指數研究采取現代大數據挖掘的方法,是通過對保險事故車實際損失的海量數據的采集和統計分析,更具有合理性。

本次配件負擔指數測算的整車銷售價格區間由30900元至2238000元,覆蓋高、中、低多層次消費群體,而不同的消費人群對價格的敏感度差異較大,為有利于消費者進行比較,兩協會將500款車型分為15萬元以下(含)、15-30萬元(含)、30-50萬元(含)、50萬元以上四個價格區間。各區間消費者配件負擔的情況如下:

1、15萬元以下(含)車型合計279款車,配件負擔平均指數為13.58,低于均值的有155款車,占比55.5%;高于均值的有124款車,占比44.5%,配件負擔相差5.3倍。

2、15-30萬元(含)車型合計101款車,配件負擔平均指數為12.77,低于均值的有74款車,占比73.3%;高于均值的有27款車,占比26.7%,配件負擔相差6.8倍。

3、30-50萬元(含)車型合計58款車,配件負擔平均指數為17.89,低于均值的有32款車,占比55.2%;高于均值的有26車型,占比44.8%,配件負擔相差5.8倍。

4、50萬元以上車型合計62款車,配件負擔平均指數為 12.56,低于均值的有37款車,占比59.6%;高于均值的25款車,占比40.4%,配件負擔相差5.5倍。

全部500款車型配件負擔平均指數為13.79,低于均值的有301款車,占比59.6%;高于均值的有199款車,占比40.4%。消費者常用配件更換成本負擔的差異較大,最大差異達8.2倍。

 據介紹,兩協會開展配件負擔指數的研究,為消費者提供了與實際用車過程中常用配件費用負擔的標尺,進一步提升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兩協會將在現有成果的基礎上,持續開展相關汽車消費者用車成本方面的研究,陸續推出汽車消費者日常周期養護負擔指數,汽車消費者維修負擔指數,以及有機結合配件、維修、養護等覆蓋消費者全周期用車成本負擔指數,構建保護汽車消費者權益的指標體系。

附件:汽車消費者常用配件負擔指數表.pdf

[1]500款車型覆蓋超過保險事故出險車輛的80%

[2]18項常用配件的賠付金額超過保險事故車輛配件賠款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