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時間:2016年11月29日 |
2016年11月29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簡稱中保協)在京舉辦第三期“養老保險沙龍”活動。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教授,波士頓咨詢公司保險業資深專家 Michel Sudbrack出席會議并做專題講座,中保協朱進元會長出席會議并致辭。
鄭教授指出,綜合我國現階段國情,人口基數大、先富群體或中產階層不斷壯大、老齡化不斷加速、法定養老保險不足及市場配置資源改革取向這五大因素同時具備,商業養老保險發展機遇可謂前所未有。同時,機遇與挑戰并存,發展商業養老保險也面臨著如何提升保險業公信力、如何矯正結構失衡以及如何應對經濟增長下行與利率低位徘徊壓力這三大挑戰。
鄭教授強調,發展商業養老保險要強化主體意識、遵循規律與政策支持三要素,一是要樹立商業保險市場主體意識,自主發展異常重要,不能自我矮化成所謂的第三支柱。商業保險是產業資本分工發達產物,從來不是社會保險的附屬品;二是回歸常識、遵循規律至關重要。優化保險業務結構,優先突出保障風險的核心價值,在真正把握保險市場規則的基礎上尋求自己的發展空間;三是完善政策支持體系十分重要,需要強化的著力點主要有如下四個方面,即讓遞延減稅政策要落到實處并具有普惠性,社會養老保險要為商業養老保險留出發展空間,切實擴展商業保險資金的投資空間,有針對性地發揮政策的引領效應。
波士頓咨詢公司保險業資深專家Michel Sudbrack在題為“德國養老金體系第三支柱發展研究分享”的專題演講中,從德國養老金體系發展概況、第三支柱的發展模式、經驗及教訓三個方面進行了系統介紹。他指出,隨著人口老齡化和經濟增速放緩,以政府主導的養老體系面臨著極大的壓力,德國政府開始重點關注第三支柱的發展,政策呈現了激勵購買、嚴格監管、穩步過渡的三個特征。他詳細介紹了里斯特和呂庫普這兩個第三支柱的核心養老金計劃的基本概念、目標群體、產品、監管要求、激勵方案、市場反響及存在的問題,并就中國養老體系建設總結了三點建議,一是建立跨支柱的個人養老金賬戶體系,明確個人繳納及未來所得;二是明確政府職責,給予利于行業發展的稅收和風險控制政策,防止金融泡沫;三是相信市場和競爭的力量,將產品創新與銷售推動的責任交給金融機構。
朱進元會長在致辭中指出,目前我國養老保險的相關政策還沒完全出臺,在這一領域商業保險必須未雨綢繆,做好充分準備。面對日益明朗的政策支持、日益開放的市場機會、越來越多各類機構的積極參與,保險業應該有自信并清醒認識到,商業保險既是先行者,又要作改革成果的分享者。我國商業養老保險的發展剛剛起步,希望國際國內專家給予更多的支持,中保協愿意為各方面資源搭建平臺,讓更多專家和學者建言獻策,參與到養老保險體系建設中來,使行業獲取更多的智慧、經驗并達成共識,尋找商業保險參與養老保障體系建設的正確之路。
本期沙龍由泰康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承辦,中保協余勛盛副秘書長、人社部社保研究所金維剛所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朱俊生研究員、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養老保險處相關負責人,以及中保協養老險專委會主任、副主任委員等30余人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