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保險汽車安全指數測試評價規程發布
時間:2017年09月14日 |
2017年7月20日,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的指導下,“安全指數”管理中心發布“中國保險汽車安全指數測試評價規程”。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國內主要保險公司、汽車企業主要領導和媒體代表應邀出席了發布會。發布會上,“安全指數”研究團隊向國內媒體、保險公司和車企首次公開展示了“車內乘員安全分指數”測評項目—側面碰撞(參照美國IIHS側面碰撞測試規范)。側面碰撞的技術難點在于側面碰撞不同于正面碰撞,撞擊側的吸能空間相對較少,移動壁障重量1.5T,以50km/h的速度撞擊駕駛員側面。
經過前期大量的安全指數測試摸底研究,發現如果沒有優秀的車身結構設計和側氣囊、頭部氣簾等安全配置,前后排乘員很容易受到生存空間和頭、胸部受傷的威脅。但中國市場在售車型在車身結構、側氣囊和頭部氣簾配置率方面還遠低于國際水平。這是繼2017年4月6日“安全指數”研究團隊向國內首次公開展示小偏置(參照美國IIHS正面25%偏置碰撞測試規范)測試項目后,又一次重要的公開測評試驗。
此外,在中保協指導下,7月18日,我國保險行業投資興建的第一家碰撞試驗室,中保研汽車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保研)汽車碰撞試驗室正式在北京落成啟用并開展首次碰撞試驗。
據了解,中保協自2014年起,從維護消費者知情權和選擇權出發,持續研究并每半年發布一期零整比系列指數,引發了社會輿論的高度關注。為固化研究成果,提高保險行業在汽車技術方向的研究能力,整合汽車產業鏈信息資源,中保協參照國外經驗,牽頭發起并聯合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財險等行業內前八家財產保險公司正式組建中保研。經過一年多建設,中保研已建成汽車碰撞實驗室、維修技術研究車間、水淹車試驗室、低碳修復試驗室,啟動了多項研究項目,并開展了諸多行業培訓。其中剛落成的汽車碰撞實驗室通過不同車型的標準工況碰撞試驗,分析車輛碰撞損傷情況以及維修的難易程度和費用高低,可為事故車理賠定損業務和汽車風險分級提供技術支持和科學評估依據。
同時,中保協指導中保研和中國汽研自跨界合作開展的中國保險汽車安全指數工作也取得了階段性進展,此次“規程”對道路交通事故中的車損和人傷開展研究,結合實車碰撞試驗測試,最終形成了框架體系,并將適時發布測評結果。
中保協會長朱進元表示,以上工作的不斷推進,是中保協加快完善保險行業基礎工程的重要舉措,緊密落實了保監會關于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的要求,切實堅持保險業“回歸本源、突出主業、做精專業”的發展方向。同時填補了保險行業汽車技術專業研究的空白,促進了與汽車后市場的融合,有利于保險行業參與國際競爭和交流。他指出,我國保險業始終站在消費者的角度,通過對汽車安全性和可維修性研究,促進保險業提高定價能力、提升服務能力,推動車輛生產企業生產的車輛更安全、更經濟、更環保。
朱進元指出,保險業經過多年的汽車后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初步形成了基礎研究多點開花的局面,標志著行業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隨著研究成果的陸續推出并形成生產力,必將推動行業轉變發展方式,回歸本源,凸顯保險業姓保的風險管理和保障功能。
朱進元指出,在汽車發達國家,對汽車保險安全和可維修性研究已有長期的積累,相關評價體系早已廣泛應用于汽車保險行業,相信我國保險業厚積薄發,將通過各項基礎研究成果運用實現與汽車產業的深度交融,提升自身防范和化解風險能力,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廣大汽車消費者,做好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
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董事長李開國介紹,自2009年以來,中國汽車產銷量連續8年居世界第一,截至2016年底,中國汽車保有量達1.94億輛,凈增2212萬輛。汽車工業成為對國民經濟影響接近8萬億的產業,并帶動汽車后市場的強勁發展。隨著汽車產銷量的迅猛增長,汽車保險服務消費發展迅速,中國車險保費規模居世界第二。汽車消費市場對車輛安全技術水平和保險服務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新形勢下,中國保監會主導商業車險改革,重點開展車型保險定價的技術革新。從發達國家的成熟經驗看,車輛安全性能、維修成本、事故出險頻率等是關乎車型定價的重要因素,車型定價的專業技術支撐,需要充分整合汽車和保險行業的優勢資源,由專業的汽車及保險研究機構融合創新,協同發展。
他指出,為快速推進中國保險行業圍繞汽車安全車型定價方面的研究,加速保險行業與汽車產業的協同創新,探索保險角度的汽車安全技術研究路徑,積累數據,支撐商業車險改革,更好地服務消費者,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指導下,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和中保研汽車技術研究院跨行業合作,聯合開展了 “安全指數”的研究工作。
李開國表示,經過積極努力,“安全指數”研究團隊基于中國道路、車輛和行人的實際情況,圍繞“車”、“人”、“人車交互”等立體交通場景中與車損和人傷等相關的風險因素,在對汽車工業強國的消費市場和技術發展歷程研究基礎之上,經過大量的理論研究和摸底測試,結合國內外專家、學者的意見和建議,凝結成“安全指數”體系。“安全指數”工作于2016年11月在北京發布了體系框架和實施方案,2017年4月在重慶舉辦了媒體說明會,2017年6月在北京召開了測試評價規程專家研討會,目前已完成測試評價規程的確立,正式對外發布。“安全指數”工作的開展,將始終秉持以服務消費者為根本,以提升道路交通安全為目標,發揮跨行業合作的迭加優勢,更好地協同服務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助力國家供給側改革的大政方針。